<p id="pb3rx"></p>
<p id="pb3rx"><output id="pb3rx"></output></p>

<p id="pb3rx"><output id="pb3rx"><font id="pb3rx"></font></output></p>

<video id="pb3rx"><output id="pb3rx"><delect id="pb3rx"></delect></output></video><p id="pb3rx"><delect id="pb3rx"><font id="pb3rx"></font></delect></p>

<p id="pb3rx"></p>
<p id="pb3rx"></p>
<p id="pb3rx"></p>
<video id="pb3rx"><output id="pb3rx"></output></video>

<p id="pb3rx"></p>
<p id="pb3rx"></p>

<p id="pb3rx"></p>

<p id="pb3rx"><delect id="pb3rx"><listing id="pb3rx"></listing></delect></p>

<p id="pb3rx"></p>
<p id="pb3rx"></p>

進入老年模式退出老年模式
索引號 1312312345/2023-02533 統一登記號 HYCR—2023—01001 文號 衡政辦發〔2023〕1號
公布時間 2023-01-23 來源 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信息有效期
衡陽市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實施意見

抄送:市委各部門,衡陽警備區司令部


衡政辦發〔2023〕1號



衡陽市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實施意見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機關各單位,駐衡國省屬單位: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工作系列重要講話指示批示精神及省市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全面落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全力以赴打好發展"六仗",推進我市融入"一帶一路"和開放型經濟發展,打造內陸地區改革開放高地,制定本實施意見。

發展目標

圍繞建設國家區域重點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的發展目標,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規模、質量、效益,推動實現主要指標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總量在全省排位穩步提升,走在全省前列。到2025年,全市進出口總額突破700億元,年均增長18%以上,實際使用外資突破8000萬美元,內聯引資突破1500億元。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我市企業開展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重點領域深層次改革取得重大進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體系基本建成,為全省進出口總額挺進"千億美元俱樂部"貢獻衡陽力量。

二、主要任務

(一)對接重大開放戰略

1.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搶抓RCEP實施機遇,用好開放承諾和規則,加強區域內高端、綠色產業鏈和制造業項目合作,提升服務業和投資開放水平。積極申報省級對外投資合作重點培育項目,推動對外承包工程高質量發展,帶動中小企業"走出去"。用活用好現行招商引資政策,對三類500強、實際使用外資、外貿實體、行業領軍企業等重點項目進行獎勵。(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衡陽海關、市工信局、市貿促會。排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2.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深入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戰略,設立市場化專業化機構,開展駐點招商。加快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對接用好商(協)會資源,建立信息服務機制,支持異地衡陽商會建設發展,推動衡商回歸、人才回歸,持續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責任單位:市工商聯、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貿促會、衡陽海關)

(二)鍛強產業鏈供應鏈

3.對接產業鏈提升外向度。聚焦"一核兩電三色四新"等主導產業,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多元化,完善"政府+市場"雙輪驅動的產業鏈"鏈長制",發揮產業鏈"頭雁"企業引領作用,圍繞優勢產業鏈(集群)固鏈延鏈補鏈強鏈。"十四五"期間,累計引進優勢產業鏈(集群)重大外資項目(500萬美元以上)20個以上,優勢產業鏈對全市進出口貢獻度達到70%以上。(責任單位:各產業鏈辦、市工信局、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國資委)

4.圍繞重點產業擴大招商引資。大力推進市場化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隊招商、產業基金招商。積極參加"湖南-長三角經貿合作洽談周""湖南-粵港澳大灣區投資貿易洽談活動"等品牌招商活動,舉辦衡陽產業鏈招商專場活動。深化區域中心招商,爭取引進一批引領輻射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全市每年引進"三類500強"重大項目10個以上,"十四五"期間新引進外向型企業40家以上,帶動新增進出口額15億元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衡陽海關、市發改委、市工信局、市金融辦、市工商聯)

5.推動全球采購和衡品出境。支持企業設立多種形式的海外采購中心或代理機構,拓寬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的進口替代來源,促進供應鏈多元化。引進培育一批具有全球采購、配送能力的供應鏈服務商,建立完善供應鏈服務體系。推動企業通過對外投資合作帶動我市產品、裝備、技術、服務、品牌、標準"走出去"。(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國資委、市金融辦、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

(三)壯大提升開放主體

6.壯大外貿實體企業主體。設立5000萬元市級外貿外經扶持專項資金,對每年實現正增長的重點外貿企業給予資金扶持,完善引進外貿實體企業支持政策。建立外貿頭部企業名錄,實行"一對一"企業聯系制度,圍繞優勢產業培育一批十億級外貿龍頭企業,推動存量外貿企業增量提效。到2025年,全市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突破280家,年進出口額過10億元企業突破15家。(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國資委)

7.積極實施拓海計劃。著力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和RCEP成員國的貿易合作,加強與我市境外友好城市聯系,不定期開展"云"交流,搶抓中非經貿博覽會落戶湖南機遇,深化對非經貿合作。發揮國際商會及我市企業駐外機構的溝通協調作用,在科特迪瓦和菲律賓等國建設我市境外商務代表處,提升服務我市企業"走出去"的能力。強化人才支撐,建立包括政府部門負責人、園區負責人、企業家、專家學者等在內的全市外經外貿領域"百人會"智囊團。到2025年,全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RCEP成員國、非洲國家進出口額分別突破70億元、70億元、40億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貿促會)

8.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組織外貿企業與大型商超、市場等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推動進口消費品促銷和出口產品轉內銷。支持企業發展"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產品,擴大"三同"適用范圍至一般消費品、工業品領域。引導外貿企業精準對接國內市場消費升級需求,通過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研發適銷對路的內銷產品,創建自有品牌。簡化出口轉內銷產品認證程序,縮短辦理時間。(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工信局、市市場監管局、衡陽海關)

(四)拓展新業態新模式

9.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進一步完善跨境電商線上綜合服務和線下產業園"兩平臺"及信息共享、金融服務、智能物流、電商誠信、統計監測、風險防范等監管和服務"六體系",鼓勵跨境電商平臺、經營者、配套服務商三大主體做大做強,加快自主品牌培育,利用好B2B、B2C等模式,引導衡陽產品出海,支持有實力的企業建海外倉。依托衡陽綜合保稅區,鼓勵開展跨境電商中心倉項目及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業務模式。鼓勵加工貿易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提質增效,依托我市電子信息產業鏈、紡織服裝產業鏈做大全市加貿基本盤。(責任單位:市商務局、衡陽海關、衡陽綜保區)

10.推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重點培育數字經濟、信息服務、融資擔保、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企業。支持高新區建設省級服務外包示范基地,打造衡州大道數字經濟走廊。加快實施南岳區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計劃,注重發展生命健康養生、文化旅游等生活性服務業。以"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雙輪驅動,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制造業賦能升級發展服務貿易,提升產業附加值。到2025年,全市服務貿易額達到15億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市衛健委)

11.優化外貿綜合服務。力爭成功申報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加快1210跨境電商監管場站建設和籌建跨境電商綜合服務中心。建立健全外貿服務協調聯動機制,創新管理模式,完善支持政策,加強咨詢、退稅、物流、通關、信保、融資、結算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深化與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對接合作,擴大出口便利優惠融資和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和園區打造產貿一體的供應鏈平臺,加強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信用培育。建立責任單位信息共享機制,加強各單位間的數據互聯互通。(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財政局、市金融辦、人民銀行衡陽市中心支行、衡陽海關、市稅務局)

(五)建強開放平臺

12.實施綜保區"鳳凰涅槃"工程。大力支持衡陽綜合保稅區建成湖南自貿區聯動創新區,加快推進湖南自貿區各項改革試點任務復制推廣,著力招大引強、招新引優,促進區域內外生產加工、物流和服務業深度融合,鼓勵開展保稅研發、保稅維修等加工貿易新業態,實現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共同發展,力爭到2023年衡陽綜保區外貿進出口進入全國前70位,2025年進入全國前50位。(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工信局、衡陽海關)

13.高水平組織參與節會和會展活動。促進對外合作交流,主動參與國內各種經貿洽談會、展會的推薦和組織活動,為企業搭建對外交流、展示平臺,持續參與"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中國—東盟博覽會""港洽周""上海進博會""湘商大會""京洽周""湖南口岸經貿博覽會"等會展活動。支持衡陽企業"走出去"尋求貿易商機,拓展國內外市場,促進區域間經貿合作。(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市工信局、市工商聯、市貿促會、衡陽海關)

14.高效率推進園區建設。積極參與建設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對非合作特色產業園區。推動各類園區差異化、特色化和集聚化發展。支持符合條件的園區建設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建設進口保稅倉、出口監管倉。建立健全園區開放型經濟考核機制和評價體系,打造一批開放型經濟領跑園區。推行外向型企業全周期結對服務制度,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具體問題,為市場和社會發揮作用創造更大空間。到2025年,省級以上園區實際使用外資占全市比重不低于50%,進出口額占全市比重均達80%以上,衡陽綜保區進出口額突破200億元。(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政府臺灣事務辦、市發改委、衡陽海關)

15.強化開放強縣帶動作用。引導縣市區堅持開放發展,提升開放水平,積極培育縣域外貿特色產業集群。到2025年,全市培育建設縣域外貿特色產業集群5個以上,開放強縣(市、區)外貿占全市總額比重達到50%。鼓勵、引導縣市區、園區擴大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爭取"十四五"期間累計實現全部的縣市區、園區實際使用外資"破零",60%以上縣市區、園區實際使用外資實現"倍增"。(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商務局、市工信局)

(六)暢通外聯通道

16.建設國際鐵路運輸通道。提高中歐班列衡陽站組貨通行能力,聯動全省暢通中歐班列貨運渠道。打造湘粵非鐵海聯運衡陽集結中心,以鐵路網串聯全省主要站點城市,直通廣州港、深圳鹽田港等沿海港口。到2025年,中歐班列開行列數突破120列,湘粵非鐵海聯運通道開行100列。(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衡陽海關)

17.建設以衡陽國際物流港為中心的國際物流樞紐。力爭在衡陽國際物流港設立海關監管場所,優化通關流程,提升通關便利化。結合港口功能布局,配套申建保稅倉。依托公鐵水多式聯運,在衡陽國際物流港打造口岸物流國際化服務中心,增強衡陽市物流樞紐的聚集效應和輻射引領能力。以衡陽國際物流港為圓心,20公里為半徑,打造涵蓋綜保區、南岳機場、鐵路監管場所的臨港經濟圈。(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交通運輸局、衡陽海關)

18.推進口岸平臺提質升級。參與統籌推進"平安、效能、智慧、法治、綠色"五型口岸建設。提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應用水平,加快口岸通關信息化建設,完善口岸作業時限管理,實行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提升口岸管理服務水平。(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交通運輸局、衡陽海關)





衡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1月19日

(此件主動公開)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2018秋霞啪啪无码毛片